2025年5月17日,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第三届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学习强国平台转发5月21日由广西日报刊发的《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第三届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综述》。
详见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903614208287620104&cdn=https%3A%2F%2Fregion-guangxi-resource&item_id=17903614208287620104&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47792546480&showmenu=false&ref_read_id=f3a1685e-2d5c-43af-9408-f03bbaafcac0_1747793864011&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全文详见:
【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第三届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综述
5月17日,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第三届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边疆经济大学智库联盟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广西大学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边疆经济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部分边疆省区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边疆经济学科体系构建、智库支撑作用强化、跨区域资源联动共享等议题深入探讨,为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献计献策。
立足国家战略
强化边疆研究使命担当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经济学知识体系,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迫切需求,更是彰显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时代责任。”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钱克明指出:“中国边疆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边疆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下一步应深化边疆资源禀赋与国家安全、民族经济与区域协同、跨境合作与地缘经济等领域的理论研究突破,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同时,聚焦边疆地区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现实问题,建立‘理论—政策—实践’联动机制,让研究成果真正在边疆落地生根。”
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忠认为,当前边疆经济研究面临资源优势与转化困境、守边固防与开放发展、传统治理与现代转型这三对现实矛盾,迫切需要整合学科资源,构建交叉研究范式,以边疆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形成“边疆+”开放性研究主题,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边疆经济理论体系。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作为国内成立时间较早的边疆经济研究机构,应深入研究边疆经济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探索边疆经济发展新模式;深化与边疆地区政企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畅通“基础研究—政策转化—产业应用”的转化通道。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高元元提出,边疆地区正从地理前沿向发展高地加速跃升,亟需理论创新破除发展梗阻、实践创新激活开放潜能。应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沿边开放合作共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跨区域智库协作机制,让边疆成为双循环的活力纽带。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王雪坤认为,构建边疆经济学知识体系,应通过深挖中国边疆治理的历史智慧和实践经验,形成具有说服力和前瞻性的理论框架,为边疆政策制定提供本土化的学理支撑,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坚实的理论根基。
构建理论体系
夯实边疆经济学科根基
在主题报告环节,四川师范大学华西边疆研究所所长孙勇作了题为《中国边疆经济学的建构指向与学理探索》的报告,指出边疆经济学的完善须有“整体性、特殊性、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五大特征,应夯实“经济发展—经济运行—对外经济关系”的“三位一体”框架,关注边疆内部的经济运行规律和注重其与周边国家的互动机制。
广西大学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光辉在题为《边疆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的报告中,重点论述了构建边疆经济学理论体系框架的边境再造理论、非经济要素整合理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理论、边疆经济国际合作带理论和平台辐射引领理论五大理论框架。五大理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跨境要素整合为主线,以制度型开放为突破口,系统回答了边疆经济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为谁服务”三大根本问题,为完善边疆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原副司长温韧认为,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经济学知识体系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的边疆研究局限性,构建更加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理论框架。
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孟月明提出“国际边疆研究”的新视角,可考虑将周边国家的边疆经济的逻辑体系、理论体系、实践经验纳入边疆经济学的学科框架。
加强多方联动
合力赋能边疆经济振兴
边疆经济学是融合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需汇聚各方的智力资源。会上,边疆经济专家委员会学者们深入探讨了边疆经济发展学科建设与政策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提供可操作路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认为,构建边疆经济理论体系应当从梳理边疆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做起,总结出边疆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学科建设还应加强产学研用,注重听取来自企业的声音,以需求为导向深化研究,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落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指出,边疆经济学学科建设应当让更多研究者参与进来,建好智库联盟,凝聚研究合力。同时,让研究成果走出象牙塔,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传播,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指导价值。
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校长张志明建议在边疆省区高校构建边疆经济研究智库,与广西大学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形成边疆经济研究的智库体系,加强联动,推进相关问题的研究。吉林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熙奀则建议,边疆经济学可结合人工智能、数字建设等深入研究,以提升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前瞻性。
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业务局原局长田云海从政策转化机制角度,建议注重政策叠加效应,助力边疆地区加快突破发展瓶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胡江云建议,“加强案例研究,从中总结模式,才能更好地把文章写在大地上”。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兴边富民促进局局长邵俊杰认为应当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深入研究边疆治理和边疆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适合边疆地区发展的模式。
此外,针对广西大学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正在建设的边疆经济大数据库,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文 字:李叶秋
编 辑:李叶秋
一审一校:覃 诚
二审二校:杨 璞
三审三校:姜 玮